作者:
发布时间:
2017
-
05
-
04
点击次数:
29
主管政府部门要有效回应“未得利益”的关切,让百姓知道自己的“养老钱”交在哪里、经营状况、出现缺口如何应对等 要彻底打消社会长期存在的养老焦虑,需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,实现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保制度 最近,有媒体报道,养老保险基金已动用累计结余来“保发放”,养老金支出亮起“黄灯”,引发部分公众的养老焦虑。人社部对此以“2017年一季度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突破4万亿元”的数据,证明目前养老金运行情况良好。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。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类似“养老金是不是发不出来了”的疑问出现。2012年,某研究机构“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.3万亿元”的观点把大家吓了一跳;2014年,“剔除财政补贴,一半省份养老保险亏空”的消息流传甚广。有关“数以万亿计养老空账”的专家观点,更是一直没有中断过。近年来,从养老金并轨、延迟退休到养老金入市、社保费率下调……任何一次风吹草动,都在触动社会关于养老金话题的敏感神经。一方面反映了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利益的高度关注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众日益放大的养老焦虑。 养老金真的入不敷出了吗?从全国看,2017年一季度,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9708亿元,同比增长25.4%,基金支出8085亿元,同比增长22.9%,累计结余突破4万亿元。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,基金累计结余持续增加,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无问题。 部分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是不是“洪水猛兽”?2015年,陕西、青海、河北、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六地职工养老保险当期确实收不抵支,但片面夸大某些地区的养老基金亏空,不去分析整体盈余等情况,是不理性的。目前,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逐年提高。为解决统筹地区间的不平衡,我国正在研究提高统筹层次的具体措施,进一步发挥养老保险“互助共济”的作用。退一步讲,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,即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,政府也会给予补贴,百姓所担心的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