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发布时间:
2017
-
05
-
17
点击次数:
35
北京今年毕业的养老人才不足200人!最近,一则报道引发广泛关注。与快速生长的养老市场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,养老人才的紧缺令人生忧。而在人才短缺的背后,是养老人才的培养难、养老机构的招人难以及养老行业的留人难等问题。 本报采访到三名今年将要毕业的养老专业学生,听他们讲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故事。 现状:找工作不用愁 能坚持多久不好说 见到王巍时,他正在老年未来生活馆里忙活。这是学校与养老企业合办的一个实践基地,里面陈列着上百种养老辅具和相关设备。 王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,2014年考进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。当初之所以选择就读养老专业,是因为王巍对“养老产业”的前景很看好,他说,能把所学知识服务于老人很值得。 在实践基地的实习,只是专业课程之一。在该校养老专业,课程主要有“三大块”:文化课、专业课(医疗保健、康复护理等)、实训课。在老年未来生活馆,王巍和同学周梓珩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接待老人、答复咨询、产品介绍等。 据了解,该校养老专业共三年学习时间。第一年学习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,第二年学生可以在课外视情况自愿参加暑期见习,第三年则主要是毕业实习等事宜,王巍和周梓珩都已去过好几次社区和养老院实践。他们做志愿者,给老人免费测血压,介绍一些养老护理知识,组织老人参观老年未来生活馆等。“在社区里做志愿活动,当你看到老人为你的付出鼓掌时,你就很有自豪感。” 此外,近年来国家对养老事业的政策重视、养老市场的未来发展大趋势,都让王巍和周梓珩为就业感到乐观。当然,烦恼也是有的。两位同学都表示当前养老人才的待遇偏低。“普遍薪资比较低,刚毕业后平均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一个月,有的还不到。”此外,由于人才紧缺等原因,工作强度往往比较大,作息不规律。有时候平均一个学生要同时负责四五个老人的服务工作,“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,社会应该给我们更多的支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