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发布时间:
2017
-
04
-
14
点击次数:
36
“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(老年痴呆症)的爷爷刚才还痴痴地坐着,听到十几名中外小朋友齐声合唱的《小星星》,突然被唤醒,竟与小孩子们一起用英语大声地唱了起来——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。”4月11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报道了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很“特别”的养老院。与其他一些养老院暮气沉沉,老人们只能过着“吃了上顿等下顿”打发无聊日子不同,这家养老院推行“幼儿园+养老院”的“一老一小”模式,不仅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,也探出一条养老与幼教的“双赢”之路。 “当生命的起点遇上生命的完结,美好的事情发生了。”这是身边一位同事看过这则新闻在朋友圈里记录下的感慨。通过《新华每日电讯》记者采访发现,在这家养老院里“每一位老年人都是一部书、一块宝,他们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经验,如果不能好好地传承,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。把养老机构和幼儿园开办在一起,丰盈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,让他们在‘重返社会’中体现独特的价值。精神层面的满足是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替代的。” 每个人都将遭遇生命的终点,已经步入中年的70后、80后、甚至90后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而担忧,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将以怎样一种形式,迎来人生的最后十年或者二十年,谁来为我们养老呢?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则报道中提及的那样,老有所养而且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养老,自然是人生之幸、家庭之幸乃至社会之幸。 然而,回归到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,缺口着实不小。从中国的家庭人口结构上来看,目前年龄处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,大多有三个及以上的子女,刨除子女异地就业、出国定居等因素,很多老人都至少有一个子女能在身边陪伴。如果将老人的年龄减去20岁到30岁,这一批50后、60后的老人,很多都受到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,一旦子女不在身边,未来的晚年生活就只能自力更生。而新中国建立后,50后、60后、70后这几代人正处于人口...